香港電影金像獎有一個全世界首創的獎項---「最佳動作設計」,這獎項當然是源自於香港各類型動作片的興盛,特別是在「動作片之下」的「警匪片」「功夫片」「武俠片」「黑幫片」,更是支撐起港片半邊天的次類型電影。

我敢說大多數香港電影的愛好者,所看過的「動作片」數量,一定大於其他類型的電影。而且不只是動作片,即使是拍攝喜劇、驚悚劇、戰爭片,「動作指導」(武術設計)在電影裡依然是不可缺少的角色。

刀光劍影的武打招式、馭空而行的輕盈身影以及揮灑自如的瑰麗拳路,這獨一無二的影片世界,造就了東方好萊塢的繁華。


現今香港電影圈有許多導演都是出身自武術指導,例如:《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的程小東;以《醉拳》、《蛇形刁手》捧紅成龍,後又以《臥虎藏龍》一片揚名海外的八爺袁和平、超級會演喜劇也很會捧女打仔《夕陽天使》的七小幅元奎。

其實在香港拍電影,武術指導等於是另外一個導演,在拍打戲的時候,通常導演是不用管的,甚至可以不用在場,因為武術指導比導演更懂得怎麼調度場面。成龍初到好萊塢就吃過這種苦頭,他曾經在媒體訪問中說到「拍攝《尖峰時刻》的時候,他在現場完全沒有發表意見的空間,但是該片導演對於動作設計卻很沒概念的,常常弄了很久畫面還是不漂亮,只是每當成龍對於表演內容有想法提議的時候,導演就表現出很抗拒的樣子。後來有一次拍撞球間那一場戲,剛好導演有事情離開現場一下,他就趁這個機會指揮現場工作人員,你站這裡....你過去...等一下....好 action!」「等到導演回來發現他一直苦苦思索的動作畫面,成龍可以在5分鐘之內完成」。

但另一方面,李安可不同意這樣的工作模式。李安曾經表示「香港功夫片的缺點之一是武打戲都交給武術指導負責,拍出來的東西動作上很漂亮,但是沒有感情,有時候甚至跟影片的風格不統一」,所以李安在拍攝《臥虎藏龍》的時候是全程參與武打場面,要求編招時要「把角色個性融入動作」,「打鬥中得有故事,不能乾打」。八爺都被他弄煩的時候就會問「你到底是要打得漂亮還是打得有感情」?李安就會回答「能不能又漂亮又有感情呢?」

 

李安是文人,文人拍打戲自然有他的一貫堅持。

其實80年代香港新浪潮的文青導演們,也有幾位拍過武俠電影,其中最具指標性的人物當然是徐克。我本身就是徐克的影迷,小時候不知道在什麼情況下看過他的《蝶變》,後來劇情我都記不清楚了,但是滿天飛蛾的畫面以及女主角在密室死去的場景,卻揮之不去。雖然深具表現主義風格的《蝶變》(1979)嚴格上來說不算是武俠片,但徐克的《新蜀山劍俠》(1983)卻是一部劃時代的作品,本片是香港片商首次大手筆引進了好萊塢的特技專家,並也藉此培訓出一批當地的電影特技人才,《新蜀山劍俠》不僅當年在票房上造成轟動,也確實是將武俠片帶入另外一個境界。除了人稱徐老怪的徐克,別忘了新浪潮時期許鞍華的《書劍恩仇錄》;還有25年後以《父子》一片在影壇揚眉吐氣的譚家明,也曾在1980年拍攝節奏獨特的《名劍》(主題曲超好聽)。

 

版主的朋友都知道,我就是因為1992年看了《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而一頭栽入港片與林青霞的世界。

90年代,香港武俠片經歷了一次風雲再起,然後很快就在一窩蜂跟拍熱潮中消失,即使是李安的《臥虎藏龍》也無法讓影壇絕處逢生,雖然有中國導演的《英雄》、《十面埋伏》、《無極》,但只是徒增唏噓而已。

誰料到2009年導演葉偉信憑著《葉問》將很有實力卻一直屈居配角的甄子丹推到一線,也帶動另外一股武打片風潮。



葉偉信近期的作品《殺破狼》、《龍虎門》、《導火綫》在口碑與票房上都有很亮眼的成績,可惜不是我的菜。

如果將電影比喻為料理,香港電影就像是便宜的50塊pizza 一樣,上面花花綠綠很多料,但吃了兩口就會發現,那些看似豐富的配料只是口感不佳的冷凍三蔬。自1985年就在新藝城電影公司工作的葉偉信,當過不少電影的副導演,對於香港電影的敘事風格,我相信葉偉信自有他的一套理解,他似乎試著將便宜pizza 的配料成本花在麵皮上,所以做出一個扎實飽滿的雜糧麵包,對比起50元pizza的鬆軟餅皮,雜糧麵包的口感確實不錯,但是說實話,成本還是50塊而已,所以麵包吃到最後會有點乾澀,而且口味沒有層次變化。

這是我對葉偉信作品的感覺。

 

不過因為非常喜歡甄子丹,所以《葉問1》上映的時候,還是跑去看了,結果真的有點失望。

甄子丹的個人魅力當然無話可講,他本身的氣質造型與電影中的葉問格外搭配,別有一番書生氣息,加上武打動作漂亮不虛華,讓電影加了多分,只是本片劇情之平淡卻叫人不敢恭維。

沒有層次。

或許葉偉信想要強調葉問低調的文人性格,但在公式化的劇情之下,這樣的低調變成了一種淡然無味。《葉問》是商業片,是類型片,他的劇情本來就會有一貫的公式,例如:副官一定是個奸詐小人,日本將軍一定具有熱血鬥志的大和魂,英雄會在最後一刻趕到案發現場。


特別是最後日本軍官與葉問決鬥的一場戲,『誰都不能進來(插手)』是香港武打片幾十年來一貫的公式(不然有太多小囉囉要解決,會冷場),然後葉問平凡的一生就在不平凡(殺了日本將軍)之中結束了,最終葉偉信還是走回老梗路線。

 


尤其是最後用幾張黑白照片還有字卡帶過去葉問的後半生....或許這是導演原先的設想或是為了下集所做的梗,但我覺得非常廉價且不可原諒。

 

而那總是輕易打垮對手的詠春拳到底是怎麼從葉問手中施展變化的,也就不重要了!

因為觀眾最後要看的還是一位民族英雄。

我會對《葉問1》提出這麼嚴厲的批判是有點恨鐵不成鋼的感覺,畢竟葉偉信是有才華的,他一定可以拍出不一樣的電影,但或許是目前所得的養分有限或是礙於東方電影(新藝城改組後)的片場制度,電影的結局總是無法反應他一開始想表達的概念。

 

2010年7月,號稱是「正宗詠春」的《葉問前傳》出爐了。

其實原本我對於這部電影是完全沒有興趣的,但是看了男主角杜宇航在台灣的綜藝節目幾段武打示範,整個驚為天人,決定去電影院一探究竟。

《葉問前傳》的導演邱禮濤是香港著名的商業導演,早期擔任攝影師,著名的《法內情》(劉德華.葉德嫻)(別跟我說你沒看過)就是他的作品。1991年第一部執導的電影《中環英雄》(台譯:天地雙尊)成功造就了他商業導演的地位,除了稍具規模的商業電影,他也拍過許多B級電影,最有名的是《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別跟我說你沒聽過)還有後期的《陰陽路》系列,除了B級電影,他也拍過讓女主角劉美君獲得2008年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的《我不賣身,我賣子宮》、以及批判性質的紀錄片《等候董建華發落》。

 一個經驗如此多元且豐富的導演,會拍出什麼樣的葉問呢?


《葉問前傳》其實套用了更多的商業電影元素:男主角在成長道路上經歷了各種歷練(私人的)四角戀情,(民族的)中日對決,最後終於從小男孩變成了男人了。

就劇情上來說,《葉問前傳》並沒有什麼精彩之處,尤其是葉問兩次的主持正義更是老梗中的老梗。



一次是路見不平,教訓了當地的小流氓,一次是不滿外國人說「中國豬」(Chinese Pig)在45秒內解決了鬼佬,很明顯這樣的安排,是為了讓葉問更符合民族英雄(李小龍?)的形象。


《葉問前傳》試著在老梗中加入一點新鮮的想法,例如樊少皇的角色。樊少皇飾演自小就被帶來中國進行滲透的日本人,在因緣際會之下,成了葉問父親的養子(葉問的大哥),但這個實在太扯了,先不論歷史上日本軍國主義興起的正確年份,這小孩12歲來到中國,10幾年來有沒有跟日本軍方聯絡過,如果沒有,他會記得自己的任務嗎?如果有,是怎麼聯絡的。另外,那個凶悍的日本女子(他妹妹?)就一定要在大庭廣眾之下把殺人的Order單交給他就對了?!。

 

《葉問1》部份網友質疑的地方,也在《葉問前傳》出現的解釋。例如:葉問並非傳統儒生,他曾到香港去讀書,接受過西式教育的洗禮,以及葉問在香港學習詠春拳法的另一種派別。

不過整體來說《葉問前傳》的成績並不比《葉問1》優秀,只是起碼他是我吃慣得50元Pizza 就是了。

Update:不過邱禮濤厲害的地方在於,他知道杜宇航是第一次演長片男主角而且又是功夫片,在這樣的條件上,不可能要求杜宇航有什麼超級精彩的演出。所以他把需要誇張的笑與哭。怒與癡都交給女孩們

因為功夫片本就不是講求內心世界的藝術電影,功夫主角一定要是一個簡單的人,簡單出拳才會快,這是定律

然後小師妹陳嘉恒就超犧牲的,不僅在片中扮相平凡還要演出各種情緒。雖說有時表演痕跡太深,臉部表情太過,但想必是為了配合導演安排葉問是個木頭人(感情沒什麼起伏)的設定,所以只能拍拍她的肩膀說『美慧加油!』

還有廖碧兒演的日本女軍人,說台詞的時候表情之猙獰,我都很擔心她的法令紋與人中會掉下來呢!不過也是因為這樣,這兩個小女生留給我滿深的印象,希望她們能有朝一日成大器,接棒美女前輩。畢竟對我來說,上一組四大美女也是15年前的事情了。




要說《葉問前傳》最令人驚豔的,就是男主角杜宇航的出現。

其實在李連杰、成龍之後,香港影壇有試著培養下一個功夫皇帝或超級警察,例如黃飛鴻2號 趙文卓、功夫小子 吳京甚至是本片的男配角力王 樊少皇,但或許是香港電影黃金十年來得太快也去得太快,這些接班人都還來不及繼承前輩閃亮的光環,那花火就像仙女棒的一樣熄滅了。

 

在這武打明星青黃不接的時期,給了杜宇航一個很好的機會,尤其是香港電影逐漸摸透中國市場的口味與需求,並且與中國片場的發展出一套合作模式,所以目前不少人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下一部電影,企圖再造東方好萊塢。

杜宇航長相清秀,又有武打實力,能耍各類拳種。尤其是他淡定的氣質,更是一般武打明星所欠缺的。假以時日,想必能將武術在電影裡由動作、競技類別,提升到藝術的層面。

「成為武林高手」幾乎是每個港片迷心中的夢想,而我們所崇拜的武打明星,甚至是不會功夫的偶像(例如我最愛的林青霞),就是打造這座夢工場的關鍵人物。




後記:我對於《葉問前傳》的出品人洗國林其實頗有微詞。洗國林也是《葉問1》的出品人之一,在《葉問1》拍攝的時候,洗國林曾因為片名事件(註1)而左批王家衛右批梁朝偉(註2),但《葉問1》的出品公司東方電影公司老闆黃百鳴還是很有胸襟的改了片名。爾後因為種種因素(猜測與甄子丹不演《葉問3》以及東方電影出售之後黃百鳴與新老闆不合等等有關),他又批評《葉問2》(註3)。前面提到香港電影的黃金10年,一片一窩蜂跟拍、爛拍之中,失去了電影該有的水準與內涵,最後只剩下王晶對抗王家衛。然後王晶在毫無競爭力的環境下,只會向下沉淪,那個什麼《未來警察》還有《大內密探零零狗》真是傷眼睛。現今好不容易看到一絲光芒,似乎可以再造一個黃金10年,希望影人能好好珍惜,不要讓影迷們失望。


 

 

註1:

電影導演王家衛早在2002年就宣布要拍攝以葉問與詠春為題材的電影《葉問傳·一代宗師》,並選定梁朝偉飾演主角葉問。但最後,由於各種原因遲遲沒有拍攝完成,故不了了之。後來東方電影公司老闆黃百鳴捷足先登,率先完成以葉問生平為素材的電影。電影原名《一代宗師·葉問》,後來因為與王家衛版的過於相似而遭受同行爭議,最終改為《葉問》。

 

黃百鳴表示:「東方電影原本屬意用《葉問》這個名字的,但中方的投資者認為葉問的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一代宗師,所以要求更改片名。為了尊重各方的意見,電影公司才把片名改為《一代宗師·葉問》,想不到會因此引發其它同業的爭論。為了平息這次的片名風波,我亦與中方多位投資者、電影的總顧問葉準師傅及導演商量,希望平衡各方面的意見。」

 

另外,葉問的英文名字一般寫作「Yip man」,但本片英語名卻是「Ip man」。由於IP(Internet Protocol,網際協議)的含義與葉問、詠春等毫無關聯,加上「(某某)Man」這樣的詞彙在美國荷里活電影中常常是超級英雄的稱呼,因此本片也有人戲稱為「IP超人」或「IP人」。

 

註2
我師父(葉準)已經等了11年,由74歲等到84歲,他一直都說會拍,如果他真的有誠意,證明他不是生人霸死地,而劇本可以在今年8月前通過審批,我答應津貼他20萬(約10萬令吉)劇本費,如果這部戲年尾前拍完,我可以給他100萬(約50萬令吉)出贊助宣傳費,他這樣年年在拖,我怎麼知道會不會拖到2046。"洗國林愈說愈有火。

 

至於有指偉仔為要做好葉問一角,曾跟隨葉準師父學習詠春半年,葉準就踢爆有人講大話,反而大讚甄子丹快上手。

 

"2002年記者會,梁朝偉跟我學詠春不足5分鐘,之後就沒有再見到他,我不知他有沒有再跟其他人學。相比之下,甄子丹就給我感覺很有心做好個角色,他每天練詠春兩個小時,半年時間,已經可以媲美我們的詠春師父。"

 

葉準對偉仔演繹父親葉問有所保留,徒弟洗國林就直截了當:"我們一班詠春同門,覺得偉仔未學過功夫,根本就不夠夠資格做葉問。"


備註3
師傅話《葉問 2》一成真都無,除咗葉問呢個名係真之外,其他全屬虛構……詠春又無、功夫又無……根本係中國版 Rocky(《洛奇》),但點解收得?其一係用咗葉問呢個名;其二係新一代未看過 Rock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冰麒麟似不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