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開始在學煮菜,雖然連我自己都覺得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原本以為我這一生除了泡麵跟火鍋,應該不可能再煮第三道料理了(如果泡麵跟火鍋算是一種料理的話)。但人生的際遇真的很奇妙,尤其是過了30歲之後,以前執著的、想分辨的突然變得不那麼重要了,就像升上小學一年級的小孩,就在那一天不再玩扮家家酒遊戲一樣,因為他/她已經懂得現實跟幻想之間的距離,他/她永遠都不可能是媽媽/爸爸/小寶寶。所以常常會做出一些以前你認為自己不可能會做會妥協的決定。

是說…真的不是似不象我在自誇,從小到大不管走到哪哩,我都被稱為”垃圾食物之王”,舉凡:泡麵、炸雞、薯條、洋芋片、可樂、搖搖杯…任何越沒營養價值、越容易淪為黑心食品的都是我的最愛。不管在哪個辦公室、哪個工作區、搭擋哪個工作夥伴,通常見面的第一句話都是:「如果有訂雞排(飲料)記得叫我!」

以前我認為吃的幸福就是大口吃肉大碗喝可樂,什麼差0.01的火侯、什麼用高湯把火腿的精華煨出來、什麼舌尖上戀愛…對我來說都是高尚人士的閒情逸致,食物不就是” 進去→出來”這樣的過程嗎?

2-0.png  

另外,讓我遠離庖廚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似不象我有非常嚴重的偏食習慣。我討厭綠色、討厭辛香料、討厭軟軟的東西,所以茄子不吃、蔥不吃、蒜不吃、綠色青菜不吃、冬瓜不吃、絲瓜不吃、韭菜不吃…總而言之,基本上除了高麗菜、(淺色)花椰菜是我的愛,其他的青菜都被我排拒門外。一個這個不吃那個不吃的人,怎麼可能做料理呢?光是選食材這一關就整個完敗啊~更何況蔥薑蒜苗(或是洋蔥、大蒜)是料理必備的最佳男女配角,只有”肉”是萬萬無法煮成一桌好料的啊~

但…又是什麼原因,讓似不象我開始走進廚房、挽起袖子、拿起鍋鏟大炒特炒,從買菜、備料到調理都享樂其中不假他人之手呢?

第一個原因,我必須要(很不孝的)說是因為「我媽的廚藝實在太差勁了!」。老實說,我從小到大沒有吃過需要兩種步驟的菜,高麗菜永遠都是炒高麗菜,魚永遠都是乾煎,肉永遠都是川燙配醬油膏(還沒有加蒜頭喔~),什麼糖醋魚、咖哩雞、紅燒肉…都是癡心妄想。饒是這樣,我媽還是很苦惱於煮飯這件事情(這大概是全台灣的媽媽共同的煩惱),她每次抱怨「煮到不知道要煮什麼」的時候,我都在內心默默吐槽「有差嗎?還不是都一樣」。古人說「自己的嘴巴自己救」(?),讓我體悟到這循環的餐桌折磨「不是在沉默中爆發就是在沉默中滅亡」,所以大象我的小宇宙就爆發了!踏出去的第一部就是去買了一本《魚片肉片簡單料理》(毆飛~)

其次,年過了30之後,有一天我突然發現,其實我也沒那麼挑食嘛!以前那些不敢吃的食物現在(幾乎)都敢吃了啊!!雖然還是不喜歡吃,但起碼我能吞下去,這個發現對我而言比知道地球是橢圓形的還讓人驚喜啊!!最少南瓜或青江菜我現在都可以吃了~這樣子至少在食材跟料理的選擇上有比較彈性的空間,煮菜對我來說就不再是一件苦差事。

最後一個原因則是因為家人生病開刀後,咀嚼能力變差,所以我會煮一些較軟爛的蔬菜給家人吃,也算是秉持著自助助人的心情。

廢話這麼多,講得那麼高調,可能大家會誤以為我目前在鑽研的是什麼高難度的西式料理或是健康爽口的日式美食…呃…很抱歉,讓大家失望了,似不象我很落漆的就真的只是煮一些台式家常菜~對你沒有看錯,就是台.式.家.常.菜,例如:絲瓜炒蛤蠣或是培根高麗菜或是開陽冬瓜這些端不上檯面的東西,但無論如何,我這個初學者端出來的這些料理都會比我媽煮的好~吃~一~百~倍(抱歉~我真的很不孝~)

2-1.jpg  

開始學煮菜之後,有三個心得想跟大家分享。

第一,難怪師奶們都愛阿基師,阿基師真的是我們這種廚房白癡的救星啊!!基本上阿基師的料理步驟都很簡單,而且他在教煮菜的時候說話很實在跟開記者會的他根本就不同人,哪種配料可以達到哪種效果、哪種調味料可以怎樣偷吃步準備阿基師都可以在三分鐘之內交代清楚,我都靠上網看阿基師才能在這裡大放厥詞的啊!

第二,幸好”一個廚房容不下兩個女人”這件事情沒在我家發生。聽也喜歡(或開始喜歡)做菜的朋友說,她們煮菜的時候,媽媽(還不是婆婆喔)都會在一旁管東管西,一下子說你這樣不對、一下子怪你把他的東西弄亂。每當我在廚房胡搞瞎搞的時候(我其他人家都說我煮兩道菜弄得像在準備國宴的樣子),我媽都沒有說半句話,甚至有時候我灰心的說「今天失敗了」,她還會安慰我說「沒關係啦~可以吃就好」(咦?)

最後我想分享的是:以前因為對”料理”沒什麼興趣,所以關於美食的電影看得少之又少,就連《美味關係》(Julie & Julia)或者《吐司:敬!美味人生》(TOAST)我都沒看過,倒是講食安危機的紀錄片像《美味代價》(Food, Inc.)、《雞塊的秘密》(The Secrets of Chicken Nuggets)這些可怕的紀錄片看了不少。而且說到美食電影目前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李安導演的《飲食男女》(Eat Drink Man Woman)…這年代也太久遠了吧!不過話說回來,小時候(那時候真的很小耶…)看李安導演的《推手》(Pushing Hands)、《喜宴》(The Wedding Banquet)真的好喜歡好喜歡好喜歡,裡面好多對白與畫面到現在都還有印象,可是第三部《飲食男女》當時覺得好無聊,現在再回想卻懂了裡面想傳達的一些概念,例如儒家所提「食色性也」。

我常會不斷去探就自己的轉變所為何來,我想到自己年輕時總是比較魯莽、不修邊幅,做事情以快、爽、吃粗飽為原則;現在年紀大了,懂得過程比結果重要,也懂得用寬容的態度去看(品嘗)以前眼裡(嘴巴裡)容不下的一粒沙(一顆胡蘿蔔)。即便有時候解離般站在一旁看著在廚房裡揮汗如雨的自己,都覺得這一切是如此的不真實,但我喜歡也不得不接受這樣的改變。

付上本人不成材料理成果一盤
2-2.jpg  

arrow
arrow

    冰麒麟似不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