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全名是:《活著回來的男人:一個普通日本兵的二戰及戰後生命史》,而主角小熊謙二確實是一個普通的日本人,所以讀者如果期待在書中看到一個平凡但聰敏或卑微但強韌的”平民英雄”,想看他如何在戰場上靠著智慧歷劫歸來…恐怕要失望了,小熊謙二是從戰場甚至是西伯利亞戰俘營活著回來了,但他在戰場的經歷毫無可誇讚的戲劇化之處;他在戰後從一無所有到開店營生並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也絕不是屬於成功者的勵志故事,小熊英二只是一個在社會底層掙扎的小人物。然而這本書卻有比上述這樣的想像更有歷史價值,身為「不被記錄的多數人」,一個因為身體孱弱且做事不得要領在軍中都是永遠的二等兵的男人,為什麼值得被書寫?原因絕不是小熊謙二的兒子小熊英二基於某些私人的情感才出版父親的口述歷史,身為歷史社會學的學者,現為慶應義塾大學總合政策學部教授的小熊英二將父親的人生軌跡與大時代的社會狀況作了交叉分析,使得本書有了學術價值。

例如,原本打算小學畢業後就去工作的謙二,竟然成為手足中第一個上日間部中學的人,這不是因為他多會讀書,而是1937年開始日本已經進入學歷與職場升遷息息相關的年代(P42);又例如:從西伯利亞回日本後,工作一直不順的謙二最後靠著做運動用品的生意而有了穩定的生活,也不是因為謙二的眼光有多獨到,而是因為大眾開始嚮往客廳有一架鋼琴與一套高爾夫球具像雜誌封面般中產階級的生活。(P250)

但除了學術價值,小熊謙二的記憶與經驗在兒子英二的筆下,又是如此充滿生命力,這就是這本書的特別之處。

在此簡短的介紹一下本片的主角小熊謙二先生。
小熊謙二,西元1925(民國14年)生於北海道,是家中的第三個男孩子,因為父母結婚時就曾協議家中的第二個男孩必須隨母姓,所以上頭的兩個哥哥分別取名為小熊輝一、片山政一,排名小熊家的次男就取名為謙二。
謙二剛上小學的時候母親就因結核病過世,加上父親再婚以及考慮孩子將來出路的問題,便將孩子送往東京,由外祖父母撫養(生活費還是由父親支付)。外祖父片山伊七與外祖母小千代在公設市場販賣炸天婦羅,根據謙二的說法,其實天婦羅店生意還不錯,但隨著戰事吃緊,日本政府開始了一連串的物資管制與配給,結果伊七連炸天婦羅的油跟魚隻都難以購得,最後不得不將店面關閉。而與此同時,家中不幸的事情也接二連三的發生,大哥輝一以及姐姐泰子分別因為結核病撒手人寰,在公家單位任職的二哥也因為腦瘤而倒下。最後謙二與外祖父母就靠著父親寄來的生活費以及之前做生意所留的存款勉強度日。
除了家庭環境的變化,進入早稻田實業學校(類似技職中學)就讀的謙二也感受到大環境氛圍的改變。1940年德國戰勝法國之後,學校也開始受「國民精神總動員」的影響,戰爭越是進行,就離生活和經濟狀況越遠,空洞的口號和精神主義四處橫行,班級的名稱由原來的「ABCD」變更為「忠孝信義」。社團原本稱什麼「部」,因為這個詞是來自英文的「俱樂部」,所以也改為軍隊式的「班」

中學畢業後,謙二進入「富士通信機」(就是那個fujitsu)任職,是一家生產軍需產業的新銳企業,第一年的月薪是42日圓,第二年調升為45日圓。不過這個薪水的制訂並非企業所決定,而是根據國家頒布的法令「賃金統制令」(薪水統管令)所決定的。這是當時日本政府為了避免員工從軍需產業離職造成勞力不足以及物價上漲等狀況所頒布的法令,此後經過幾此演變,這樣相同學歷就給予相同新資的「官廳型系統」就開始廣為民間採用。

隨著身邊越來越多人收到「召集令」,終於在1944年年底,剛滿19歲的謙二也收到了入伍通知,沒有高等學歷以及其他背景,謙二被當成了二等兵徵召。因為這種召集令實在太頻繁了,所以我們在電影或電視劇可以看到的「穿著烹飪服的愛國婦女揮舞『日之丸』國旗的送行場面」早就不復存在,只有家人默默送行。預備前往滿州的謙二等人只穿著軍裝,沒有槍枝和其他裝備,甚至只有一個粗竹筒來取代水壺跟飯盒,他們是只有穿著軍服沒有武器的集團。更可悲的是,在往後的日子裡,飯盒是部隊中重要的個人資產,尤其是被抓進俘虜營的時候,蘇聯並沒有提供餐具,所以大家全靠著自己的飯盒盛裝糧食才得以度日。

謙二在軍中沒待多久,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然而,終戰卻不是幸福的開端,謙二搭上一班前往西伯利亞的火車,成為蘇聯的戰俘。在戰俘營的日子裡,因為飢餓、寒冷、勞動、營養不良等因素,許多人都生病了。謙二的一位同袍京坂君也過世了,謙二日後寫文章回憶『他是一月幾日什麼時候死的?過世的時候大概是什麼狀況?我究竟問了哪些人,自己也完全記不得了。如果要打個比方,那就像一則傳聞而已。所有人都失去了關心他人的能力,失去了人類該有的感情,當然沒有守靈儀式也沒有喪禮,畢竟當時我們度過的,並不是人類該有的生活方式。』謙二也觀察到,關於西伯利亞的戰俘經驗,或是戰爭的體驗記錄,多數都是具有高學歷或地位優勢的人寫的(日本戰後好像很多人出版過回憶錄),雖然這些記錄也是重要文獻,但也是站在某些立場寫的。生活缺乏餘裕,學識低落的庶民,是無法留下自己的歷史記錄的。

1948年,23歲的謙二終於從俘虜營回到日本國內。他的父親雄次與外祖夫伊七在戰前所擁有的微薄儲蓄,早就在戰時可怕的通貨膨脹中消失殆盡了,換言之,謙二必須從一無所有的重新開始。謙二開始在找工作、上班與失業三者之間不斷奔波著,卻只能圖個溫飽。後來甚至罹患了肺結核,還倒楣的接受半實驗性質的手術,切除了右半邊的肺葉,誰知一年後治療肺結核的特效藥鏈黴菌素就研發出來了。謙二一路跌跌撞撞,一直到1958年,偶然抓住了一個新興的商業機會,這也決定了他後半生的境遇

這個商業機會就是販賣體育用品。

托高度經濟成長之福,滑雪、高爾夫、保齡球等運動陸續成為風潮,各種運動用品也隨之熱賣。除了保齡球以外,其他的運動都是戰爭之前布爾喬亞階級的活動,人們對此都充滿憧憬…』不論如何,謙二職場上總算是站穩腳步,接著成家立業生子也就一路順順的走下去。

生活穩定之後,謙二開始有餘裕回顧戰爭,他看了許多書,也參加同為蘇聯赤塔營的戰俘所組織的赤塔會。1988年,日本政府針對曾被拘留在西伯利亞的人實施「和平祈願事業」並且發放「慰問金」(十萬日圓)。日本政府在戰後依然有給付職業軍人退休金,校級將領據說一年可以領五百萬日圓左右,但對於謙二這種臨時被徵召的平頭百姓,採取「只慰問、不補償」的態度讓謙二感到很不滿,也不打算申請。不過在得知一位名為吳橋秀剛(吳雄根)的朝鮮人日本兵竟然連申請的資格都沒有,謙二才決定申請慰問金,並將一半的金額贈與吳橋秀剛,也在這樣的機緣下參與了滿州朝鮮族的舊日本兵對日本政府發起的共同訴訟。
年近90的小熊謙二用自己的方式繼續參與這個社會,他會捐款給「國際特赦組織」、「無國界醫生」等非營利組織,也會寫英文明信片去世界各國抗議對政治犯的壓迫與逮捕
雖然說我有寄信去聲援,但我所做的也只不過是在(國際特赦組織已經印刷好的英文信)信上簽名寄出而已,不過即便寄達,對方大概也會無視這些信件。不過我能擁有"自我良心",所以才這麼做的。

關於日本二戰,我們最熟悉的歷史路徑應該是1920年開始講起,日本進入現代化後社會無法適應劇變,1929全球經濟大蕭條成為最後一根稻草,接著是1931年由石原莞爾主導的瀋陽事變(918事變)開始的中國苦難,再到東條英機見縫插針的太平洋戰爭,及至鬧劇一場的東京大審,然後是在美國的主導下讓裕仁天皇逃過一劫甚至釋放了一堆甲級戰犯。日本兵是什麼?在不斷被挖掘出的南京大屠殺等史料中,更讓我們覺得「日本兵就是殘忍又好色」,但誠如本書作者小熊英二所言『我並不打算否認,也不會說事實並非如此。只要是人,多少就會帶有威權跋扈、殘忍、好色的層面。日本兵也是人,他們自然也會帶有這些側面。而且把人們放到戰爭或殖民地統治的結構下,會更強烈地觸發人性中的這些層面。』(P7)而當我們把目光放在天皇到底有沒有罪、岸信介竟然可以從甲級戰犯躍升為內閣總理大臣、近衛文麿如何發揚總體戰理論的時候,是非常需要這樣一本「第一部庶民視角的二戰前後日本生活史」(本書封面語)。

undefined

此外,這本書還帶給我兩個意料之外的收穫,稍微解答了我對於日本的兩個疑問。其一是「結核病」:2013年吉卜力的動畫電影《風起》,劇中女主角因為患了肺結核,以致無法與男主角廝守終身。在這部電影裡,患病、療養院、臥床、生離、死別幾乎占了一半的篇幅(另一半就是本電影的主角-飛機),但因為我對結核病的一無所知,所以遲遲無法融入戲中人的感情,而在《活著回來的男人》書中,謙二的兩個哥哥一個姐姐甚至一個表哥都因為結核病而死於20歲左右這樣的青春年華。從西伯利亞歷劫歸來的謙二,竟然也在1951年不幸染上這在當時可稱為不治之症的疾病。作者小熊英二將謙二發病後住在療養所的真實情況,甚至開刀治療的過程都鉅細靡遺的寫了下來,讓我知道結核病患所受的苦楚與折磨(順道一提結核病不是一個過去"過去"的疾病,現在日本每年都還是有超過上萬人感染)。

第二個是「上班族」:相信多數人跟我一樣,對於日本的印象就是一群一群穿著深色套裝或西裝快步走過斑馬線每天加班到深夜的上班族,但本書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作者在後記寫到『但所謂的「普通人」究竟是什麼?在日本的話,或許是所謂的「上班族」吧。可是,從統計性的意義來看,這個族群在日本歷史上從未成為最多數的一群。即便如此,「上班族」仍是一般平均的人生形象,這樣的錯覺流布於整個戰後時代。(中略)…能過這種生活的人,占當時勞動人口的一成不到。』(P380)說實話這資訊有讓我震撼到。

最後再回到這本書。本書如果沒有作者的學術知識並加入時代背景分析,則可能變成一本普通的口述歷史,但如果不是英二與謙二的父子關係,那也無法構成這本由父子一同建立家族回憶的歷史書籍。我可以感覺到英二盡力的使用中立且客觀的字句來撰寫本書,但其中所飄散的濃濃的孺慕之情卻是如此動人。

感謝ZOE推薦本書,是今年讀到最值得的一本。

活著回來的男人:一個普通日本兵的二戰及戰後生命史
生きて帰ってきた男ーある日本兵の戦争と戦後
作者: 小熊英二  (Eiji Oguma)
譯者:黃耀進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9/21
語言:繁體中文

延伸閱讀:
書籍:《裕仁天皇》/ Herbert P. Bix /時報出版社/2002
書籍:《臺灣人日本兵的戰爭經驗
書籍:《風起》/ 堀辰雄 /心雨出版社/2013
電影:《風起》/宮崎駿/2013
電影:《我的長崎母親》/山田洋次/2015

arrow
arrow

    冰麒麟似不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