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日本文豪夏目漱石逝世一百周年,日本NHK電視台為這位印在千圓日幣上的國民作家推出一套紀念戲劇,劇名是《夏目漱石之妻》( 夏目漱石の妻 )。

這套日劇改自漱石的妻子夏目鏡子1994年出版的回憶錄《漱石の思ひ出》(中文好像是:記憶中的漱石),本書是由鏡子口述,執筆者則是他們的女婿也同時是作家的松岡譲。全劇一共有四集,每集約75分鐘,就日劇的規格來說算是一個很特別的例子。

夏目漱石之妻.jpg

【劇情介紹】

中根鏡子出身於上流家庭的長女,父親是日本議會貴族院(備註1)的書記官長中根重一。鏡子十九歲時與大她十歲的高中老師夏目漱石透過相親結婚,當時漱石在熊本擔任第五高等學校教師,婚禮就在他的熊本住所草草舉辦。然後就如你我猜得到的,婚後夏目漱石一心鑽研他的文學創作與研究,對家庭生活還有妻子根本沒有什麼熱情可言。另一方面,從小在家養尊處優的鏡子對操勞家務的工作並不熟練,加上無法早起的毛病(這點我非常可以體諒她),讓夏目漱石常常沒吃早餐也沒帶便當就出門上班,〝惡妻〞的稱號從學生中間流傳出來,往鏡子的頭上飄去。

夏目漱石之妻6.jpg

可是漱石本人也不是個省油的燈,與我們以為的溫文儒雅相反,他是個凶暴的大男人,動不動就對妻子大吼大叫,也不管家裡經濟預算,一昧的資助學生跟朋友,甚至為了節省開支,還叫隨鏡子來熊本的娘家老傭人回東京去(什麼自私的男人!)。

婚後的第二年夏天鏡子流產了。再隔年,因為種種壓力,鏡子竟然意圖投水自盡,幸好最後獲救。兩人秉燭夜談一晚,說出了彼此的心事,這是漱石第一次告訴妻子自己曾被夏目家出養給塩原家,後又回到夏目家的可憐身世,也是他第一次跟妻子談論自己的文學夢:「我想要寫小說」。

約結婚後的第四年,夏目漱石被日本政府派往倫敦留學,當時懷有第二胎的鏡子只好回東京投靠娘家。因為不太回信給遠在英國的丈夫,使得〝惡妻〞這個名號從熊本傳回東京。三年後漱石歸國,但凶暴的個性更加明顯,已經進化到動手的地步(來人呀!!快打113啊!!!),並嚷著要離婚。鏡子為此到醫院去詢問專科精神醫師的意見,從而知道漱石的精神狀況已經到了邊緣地帶,被丈夫逼回娘家的鏡子面對家人的勸離不勸合,如此回答「如果漱石對我發火真的是因為不喜歡我的話,那我一定馬上離開他,但他現在的暴躁完全是因為疾病的困擾。我應該做的難道不是照料他直到痊癒嗎?」

就這樣吵吵鬧鬧一路相伴。漱石終於如願以償辭掉教職,成為朝日新聞社的專屬作家,第一本出版小說《我是貓》也大受歡迎,漱石就更加堅定了創作這條道路,每日伏案疾書。不過漱石除了精神方面的問題,他還有嚴重的胃潰瘍的毛病,每天這樣發憤忘食,身體終於承受不住,43歲那年還大吐血(根本在演瓊瑤劇!!來人啊~快找馬景濤!),差點沒命。電視劇的結局是停在大吐血的第二年,病勢稍癒的漱石應邀赴長野作演講旅行,並且難得的偕同鏡子夫人隨行。這對冤家在風光明媚的山嵐間對彼此吐露他們這對樁婚姻的看法:鏡子很自戀的認為《少爺》裡那個對少爺有無限愛憐也讓少爺一心依賴的老僕人阿清,就是以自己為藍本,漱石則露出一個高深莫測的笑容。

夏目漱石之妻7.jpg

【鏡子】

我個人不算是夏目漱石的忠實讀者,不過就手上幾本中文書所附錄的年表來看,沒‧有‧一‧本‧提到夏目漱石這個凶暴的黑暗面,這些書籍中大多數使用詞彙是:漱石罹患嚴重的「精神衰弱」。當初我也很好奇,到底是什麼「精‧神‧衰‧弱」?還以為就是那種敏感白面書生的柔弱形象,想不到在妻子的回憶錄裡,夏目是一個這麼蠻橫的文壇壞小子。然後我再回去翻《虞美人草》譯者的前言,才有點恍然大悟:「夏目漱石生前寫的信件都被保存下來,仔細讀他的信件,可以發現他在連載《虞美人草》時,精神狀況極為不安定,時躁時鬱。有時在信中向友人抱怨『很想拔出正宗名刀砍下妻子和下女的頭顱』,有時說『真不想繼續寫《虞美人草》。很想趕快殺掉(小說中的)女人』」。這是精神衰弱而已嗎?這根本可以報警了吧!警察~警察~XDDD

在電視劇中,鏡子會自殺一方面是因為流產後精神壓力很大,一方面是漱石對她不是很兇就是很冷淡(熱暴力+冷暴力),以致在大雨中她一臉生無可戀的投水自盡。不過在這些中文書的附錄裡,例如小知堂的《心》或遠景的《我是貓》都沒有提到這一段,反而有人用「歇‧斯‧底‧里」來形容鏡子。網路上的中文資料也說,漱石的門生都不喜歡這位師母,認為都是師母不體貼老師的關係,才害老師精神狀態不佳。是說...如果不是看了這套日劇,我內心真的有默默的在討厭夏目漱石他老婆耶~~這樣可以嗎?警察~警察~快來呀!!

夏目漱石之妻5.jpg

另外,在《夏目漱石之妻》裡,漱石雖然曾對女僕動手(拉著領子在地板上拖行),但他對鏡子除了鬼吼鬼叫外,是還沒有到肢體暴力的程度。劇中唯一一次真正的出手,是他出差回來發現家裡的文鳥竟然死掉了,斥責妻子還被頂嘴,一氣之下就打了鏡子一巴掌。但在漱石自己寫的<文鳥>一文中,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十六歲的女僕叫著『來了』,以手觸地,在門檻旁聽命。我突然抓起座墊上的文鳥向女僕面前拋去。女僕俯首看著地面,默不作聲。我睨視著女僕,說道:『都是你不給餵食,鳥兒終於死掉了。』女僕仍然默不作聲。

我轉身面向寫字臺,給三重吉寫了一張明信片。明信片上面是這樣幾句話:『由於僕人沒有餵食,文鳥不幸死了。把本無所乞求的生命關在籠子裡,連餵食的義務都沒有盡到,實在是殘忍之至。』」他是寫得很含蓄,不過依照電視劇的設定,就算他動手打這位女僕我也不意外就是了。

我想這套《夏目漱石之妻》電視劇,或者原著《漱石の思ひ出》都是漱石的妻子鏡子留給後世的一面鏡子。時代的變遷可能為個人帶來不同的評價,在明治時期不會早起做羹湯的太太是一名惡妻,但在21世紀會為碗裡有隻蒼蠅就對老婆大吼大叫的才是渣男!人不可能全面,他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而漱石的作品是怎麼從這些真正的人性與生活當中誕生出來的,或許更值得喜歡夏目漱石的人去研究吧!

【一個蟲洞】

是說…不是我故意要找碴,不過這套《夏目漱石之妻》裡關於夏目漱石的身世好像有一個洞。

第三集出現的〝前〞養父塩原昌之助,讓漱石以及鏡子神經緊繃,鏡子去找漱石的三哥詢問當年舊事。三哥說這位養父在是漱石八歲的時候為了240圓又把小漱石賣回了夏目家。但親生爸爸對漱石非常冷淡,反而是塩原這個養父對小弟真的很好,「讓他當馬就當馬,讓他抱抱就不會撒手」。鏡子問,既然是這樣,為何夏目老爹要從塩原老爹手上奪回漱石?三哥說:「因為大哥、二哥相繼過世,我這個老三又是個不成材的,小金聰明會讀書,夏目家將來就靠他了。」

三哥這番話是滿感性的沒錯,不過翻閱漱石年譜,漱石雖然是在9歲的時候因為養父母離婚而跟著養母又回到夏目家生活(也可以說夏目家收留這對母子),不過這個時候小漱石的戶籍依然掛在塩原家。而且漱石的大哥、二哥是在他20歲左右時過世的,在他們過世的隔一年,漱石才正式改回夏目姓。因此從戶籍塩原家回到夏目家,絕不是那麼小的時候就發生的事情。

希望有理解日文或研究夏目漱石的人可以幫我補一下這個洞是怎麼一回事。

夏目漱石.4.jpg

【新舊時代的徬徨】

終於來到本文的重點。(前言已經寫了兩千多字我這人到底有什麼毛病!)

寫重點前我想還是囉囌一下再重複一次夏目漱石的簡易身世(歪腰)。

夏目漱石生於明治天皇登基的前一年。當時父親夏目小兵衛直克已經50歲,母親千枝41歲,前面已經有7個兄弟姐妹,跟最年長的哥哥相差大約11歲,她媽還曾說「年紀這麼大還懷孕真是難為情」這類的話。據說當時夏目老家已經開始家道中落,所以小漱石出生後沒多久(應該只有幾個月吧)就被出養給鄉下一對賣舊器具維生的貧苦夫婦(夏目老爹也很誇張,不能為了兒子選家境好一點的人家嗎?)。這對夫妻每晚都在四谷大街擺攤,會把小漱石(本名金之助)裝在筐籮內跟這些舊貨擺在一起,有一天小漱石的姐姐看到了,覺得自己的弟弟也太可憐了吧,就把他抱回家,當晚小漱石哭鬧了一整夜,姐姐還因此被夏目老爹狠狠斥責一頓。後來不知何故,小漱石又改被塩原昌之助收養(有的記載會把舊貨商與塩原家稿混),直到八、九歲時,因為養父外遇,養父母離婚,漱石又回到夏目家生活。

夏目漱石自述因為個性倔強又或者是長久遠離原生家庭的緣故,所以自己不像一般的么子深得雙親的寵愛,尤其是親生父親對待他的態度簡直就是苛刻。但是他回憶當年從養父家移居回親生家庭的時候,確實有莫名的歡喜心情,「任誰一眼都看得出來」。有一點很奇怪的是,回到夏目老家的小漱石,竟然一直把親生父母當成阿公阿嬤!他的家人好像也沒人戳破這一點,直到有一天夜裡有僕人偷偷來跟他說他以為的阿公阿嬤其實是他的老北老木,他才突破盲腸(但突破盲腸後發生什麼事我還要去追查)。

有網友認為這樣的小漱石很可憐,不過這段往事在夏目漱石的筆下好像滿輕描淡寫的...XDDD

夏目漱石.2.jpg

至於為什麼可憐的小漱石要被送過來又送過去呢?首先我們必須注意到,夏目漱石是出生在明治天皇登基的前一年,他一歲的時候正是明治元年(以此類推)。明治天皇最有名的是什麼?是「明治維新」啊!小漱石的親生父親夏目老爹是牛込馬場下橫町(現在的新宿喜久井町)的町方名主,養父塩原老爹則是新宿另外一區的名主。「名主」這個詞隨著時代的演變好像有不同的定義,早期好像是有點類似小地主兼任地方官員,到了江戶幕府的統治政策(1603~1867)夏目老爹的「町名主」有點像是地方書記官,主要負責訴訟、土地買賣等紀錄,以及發放旅行通行證等事情。至於塩原老爹的「名主」則有點像是村長,主要是負責年貢、地方工程‧土地買賣等事情。夏目漱石曾提到,他出生的那個町會從原名〝牛込馬場下橫町〞改成〝喜久井町〞,是因為夏目家的家徽是菊花,在日文裡〝菊花〞的發音跟〝喜久〞一樣,當時的一區之長的夏目就用運他的權力把牛込馬場下橫町改成喜久井(菊花)町,這樣聽起來町名主算是權力很大吧?!

誰知道在明治二年(一說明治五年)名主制度正式廢除,也就是說不管是夏目老爹或者是塩原老爹,他們靠著繼承老爸以及老爸的老爸傳承下來的一點點名號以及社會地位,在明治天皇時期突然就被維新掉了,所以電視劇中塩原老爹對鏡子談起被自己從雲端跌落谷底被社會淘汰的憤恨是其來有自。看到曾經拋棄小漱石的塩原老爹厚著臉皮來跟兒子討恩情時真的會很氣~但想到他這個人只是時代變遷下的犧牲品,又覺得有點悲哀。

父親無法適應時代,只能依附過往舊情而生。那麼電視劇沒有演到的漱石的哥哥們呢?

就讀開成學校的夏目大哥被視為夏目家翻盤的希望寄託,曾經他得知15歲的中二漱石立志從事文學的時候,還勸誡這位小弟說「文學只是一種技藝,不能成為職業」。大哥這種反應並非隨口說說,因為在他成長的年代中,並沒有靠純文學就能吃飯這回事。15歲的中二漱石懵懵懂懂,既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大哥的評語,事實上夏目漱石大學時本來想學建築,是朋友的勸說下才又改選文學。

大哥大助雖然就讀明治初期的官立高等教育機關(備註2),但尚未在慶應(孝明天皇年號)與明治之間擇一而過,就在31歲那年因肺病英年早逝。這夾在新舊時代交替之下的徬徨心境,在《三四郎》裡可以窺見一二

「小川君,你是明治幾年生的?」與次郎問。

「我今年二十三。」三四郎簡短答道。

「我就猜你大概是這年紀。老師,像什麼圓燈籠、菸槍頭之類的東西,我真的很不喜歡。或許因為我是明治十五年以後出生的關係吧。不知為何,我對那些舊東西感到厭惡。你呢?」與次郎又轉頭問三四郎。

「我倒不會特別厭惡。」三四郎說。

「因為你本來就是剛從九州鄉下出來的嘛。我看你的想法大概跟明治元年差不多。」

夏目漱石之妻8.jpg

與長兄大約相差2歲的二哥則是遊手好閒的浪蕩子。就讀南校(類似開成學校的預科班)的榮之助還會把家裡的書畫刀劍偷拿去賤賣,甚至帶著當時只有十七、八歲的夏目漱石去找藝妓(別想歪~只是純聊天),我在想也許二哥緬懷過去安穩舒適的時光,一心把自己活在熱鬧裡。只是過去並沒有在未來等他,在大哥過世的三個月後,二哥同樣因為肺病也跟著走了。這兩位活了30年的哥哥,似乎還沒有看清楚日本邁向的是一條什麼樣的現代化的道路,就撒手人寰。

夏目漱石之妻3.jpg

老爹與哥哥分別以沉溺、不甘、茫然的姿態把自己禁足在舊時代裡,但歲數跟明治年號並行的夏目漱石卻不能。原本喜歡漢學的他為了在新世界取得生存的空間,16歲的時候毅然決然改學英文,上大學的時候成績之優秀甚至受外國教師之託,將鐮倉時期的文學《方丈記》翻譯成英文。畢業後輾轉各地擔任教師,又被文省部選定為指定英國留學生(電視劇裡有提到好像岳父有幫點忙)。以公費的姿態去看看日本憧憬的新世界,去一展他的英文專才不是很好嗎?但留學期間以及回國後的漱石,其所謂的「精神衰弱」症狀卻越來越嚴重,甚至有一次交給文省部的報告竟然是白紙數張。

我個人很小心眼的認為他在英國期間應該是有受到什麼歧視或霸凌。不過多數的評論認為,漱石直到留學英國後,才真正領悟到一昧學習西方並不能強大日本,他曾經捨棄了漢學的道路踏上往西方的方向,但卻發現在貓的眼裡的自己(或者同時代的知識分子)在追求金錢、名利、欲望之際,竟然幹了企圖藉由「形體外的活動去發現自己靈性光輝」的傻事!

這心聲後來他曾在寫在《後來的事》中,主角代助說:『為什麼不工作?這也不能怪我。應該說是時代的錯誤吧。說得更誇張一點,我是看到日本跟西洋關係不好,所以不找事做。先不說別的,哪個國家會像日本這樣,借了一屁股債,弄成這副窮兮兮的模樣?這筆債哪年哪月才能還清?當然啦,外債嘛,遲早是會還的。但也不能老是指望外債呀。可是日本這個國家,不向西洋借錢,根本就無法支撐下去。這樣一個國家,還要以一等強國自居,拚命想要打腫臉擠進一等強國之列。』有人了解夏目漱石的憂心忡忡嗎?書中男主角代助說;『你再放眼四望日本全國各個角落,看不到一塊發光的土地吧?整個世界一片漆黑。我一個人站在那世界裡,能說什麼?又能做什麼?毫無一點辦法。

夏目漱石之妻2.jpg

當然,夏目漱石不是一點辦法也沒有。他在朋友的鼓勵下,在雜誌連載小說<我是貓>,為自己的英文教職生涯開拓了另一條文學道路。四十歲的時後在眾人一片驚呼聲中,辭去穩定又有社會地位的東京帝國大學文科大學講師的職位,成為朝日新聞的社員,開始寫下一篇篇故事、一篇篇悲喜劇。《虞美人草》裡寫著:『悲劇比喜劇偉大。有人說,悲劇能以死亡封住一切罪孽,因此偉大。當人陷於無法挽救的命運深淵時,由於無法逃脫,悲劇才顯得偉大,正如流逝的流水一去不回,因此偉大,這是一般說法。但假若命運只具有給予人最後通告的功能,命運並不偉大。命運之所以偉大,是因為能在瞬間將生變成死。…(中略)…
人生的問題多得無以計數。吃個小米或大米,是喜劇;從工或供從商,也是喜劇;選擇這個女人或那個女人,亦是喜劇;花鳥絲綢或條紋絲綢,是喜劇;英語或德文,也是喜劇——所有一切都是喜劇,只剩最後一個問題——生或死?這是悲劇。

十年有三千六百天。一般人從早到晚為其身心交瘁的問題皆為喜劇,而連續三千六百天都演喜劇的人最終都會忘掉悲劇。

備註1:貴族院是日本帝國的兩個議會其中之一,類似英國的上議院。

備註2:開成學校是明治初期的官立高等教育機關,為現今日本國立東京大學法、理、文學部之前身,也是從普通教育、語學教育機關轉變為專門教育機關的過渡期學校;1877年與東京醫學校合併為東京大學。

參考書目

我是貓》(遠景, 1976; 李永熾 翻譯)

《心》(小知堂, 2001; 陳苑瑜 翻譯)

虞美人草》(麥田, 2012; 茂呂美耶 翻譯)

玻璃門內》(自由之丘, 2012; 吳樹文 翻譯)

少爺》 (野人出版社, 2015; 吳季倫 翻譯)

三四郎》(麥田, 2016; 章蓓蕾 翻譯)

《後來的事》(麥田, 2016; 章蓓蕾 翻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冰麒麟似不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