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言:最近想寫一系列史景遷著作的讀書心得~但不確定能不能挑戰成功XD

婦人王氏之死》大概是10年前買的,當時看過一次後就把書收到架子上,然後應該就再也沒翻開過了。時隔多年再把書拿下來好好讀一次,發現這本書的內文並沒有多艱澀高深,可能只是年輕的我(其實10年前也沒多年輕)還無法理解這種書寫方式。

本書紀錄1668到1672年(康熙王朝)「郯城」這個山東小縣城發生的一些「小」事情,是作者史景遷依據三個不同的資料來源撰寫而成, 這三個資料來源分別是:1673年馮可參編撰的《郯城縣誌》、當地知縣黃六鴻的個人回憶錄《居官福惠全書》還有清代志怪小說 家蒲松齡的各類隨筆與 其知名的《聊齋誌異》。

kknews.cc.2.jpg
(示意圖 非當事人 圖片來源)

《婦人王氏之死》從1668年郯城大地震開始寫起,往前提到了明朝末年(1640年左右)白蓮教的造反掠奪,往後又有蝗蟲帶來的大饑荒災難,最後竟然產生了「兄食其弟、夫食其妻」這樣悲慘的結果。爾後朝廷的課稅、官吏的欺壓、盜匪的猖獗甚或地主與地方惡霸的勾結都讓這個苦難小城鎮再再受到各種屈辱:『鄉人望城市如地獄,見差胥如獰鬼』;小城鎮的人們則在這崩解的世界中求取肉體與道德的基本生存。本書的主角—婦人王氏即是如此— 她與情人私奔卻在半途被拋棄,不得已回到夫家卻被丈夫掐死,屍體扔在冰冷的雪地中,『當她被人發現時看起來像活人一樣,因為酷寒在她死去的臉頰上,保有一份鮮活的顏色。』。

kknews.cc.3.jpg
(示意圖 非當事人 圖片來源)

說王氏是主角,但其實她大概只佔了本書約五分之一的篇幅,史景遷在本書還用同樣的篇幅去描述王氏的同鄉—那些貧窮的小人物的遭遇—因為催討稅款而被地主打成重傷的里社社長、被覬覦遺產的亡夫族人逼上絕路的寡母孤兒、慘遭滅門卻哭訴無門的窮苦農民—為什麼史景遷要花這麼大的力氣去寫這些早就被歷史遺忘的人們?他認為即使是像郯城這樣沒沒無聞的小地方:沒有傑出的歷史人物、沒有大型的叛亂事件、沒有複雜的社會組織,反而更能呈現屬於清朝的故事 — 多少女子猶如書中的王氏、多少縣城猶如書中的郯城—『被動的受苦,付他們的稅,然而回報卻很少』。

pixpo.1.jpg
(示意圖 非當事人 圖片來源)

從這樣的角度寫歷史書籍的,我相信不多,而寫得好的,我想應該更不多了。

另外,本書最特殊的地方是史景遷通篇不時插入蒲松齡筆下的故事,例如第二章「土地」講的是大地主兼併農地並規避稅法的事情,但史景遷卻插入了《聊齋》「小二」這個奇女子的故事。乍看之下小二與丁紫陌的愛情與「土地兼併」根本八竿子打不著,但細看「小二」裡出現的「白蓮教」、「強盜出身的富翁」、「饑荒」、「人吃人」、「囤積野菜」每每都與史景遷想講的—17世紀中國東北的小角落裡那些農夫、農場工人和他們的妻子經歷的一些危機相呼應。

pixpo.2.jpg
(示意圖 非當事人 圖片來源)

最後我想寫一下本書的主角王氏。

『王氏可能是一個孤兒或至少沒有親戚住在附近,他的丈夫似乎不需要給聘金即得到這個女孩為妻,她有可能是他們家的童養媳。丈夫靠在別人的耕地上做傭工維生,他們家的財產有:僅有一間房間的屋子、飯鍋、一盞燈、睡蓆以及床墊。』 史景遷沒有告訴我們(或者他也不知道)王氏與人私奔的原因,但他卻細述一個在半途被情人拋棄的女人在外地謀生將是如何艱難—當時社會給女性的工作是多麼低下、對於出逃的已婚婦人或通姦的男女又有什麼樣可怕的懲罰—所以最後王氏屈辱地選擇回到丈夫身邊。在看這本書之前,我以為最起碼史景遷會為王氏申辯幾句,例如是丈夫的暴力或者飢餓的折磨讓她選擇當一名淫婦,但史景遷沒有這樣做,他只是用極盡浪漫的字句寫了很長一段文字,幻想王氏在死前做的一個夢:『在世上,現在是冬天,但這裏很溫暖。冬天,綠色的湖水上,蓮花盛開,花香飄向風中的她,有人試著去采,但當船接近時,蓮花就漂走了。她看到冬天的山上開滿了花,房間亮得耀眼,一條白色的石頭路通向大門,紅色的花瓣散落在白石上,一枝開花的樹枝伸入窗戶。樹枝伸向桌子上,葉子稀疏零落,花苞卻綿密地擠在一起。花還沒有開,像蝴蝶的翅膀,—只淋濕蝴蝶的翅膀,沾滿了水氣而垂下來,支撐花苞的根莖細如發絲... (中略)...他打她,群眾擠近觀看。他滾了一團鼻屎拿給她叫她吃下,他大笑道:「俏佳人是愛我的」她想要回話,但滿嘴塞滿泥巴。她被釘住了,被纏在身上的蛇釘得動彈不得,她奮力掙扎,身體在水中踢打,她可以聞到水裡的臭味,群眾擠在河岸邊,他們邊看邊笑,他們不會救她。』。

kdnet.net.2.png
(示意圖 非當事人 圖片來源)

白色的雪地與褪色的紅眠睡鞋是王氏留在這世上最後的線索,後世的人再從這線索裡去找到她居住的城市與當時人們的遭遇,並獻給她一篇猶如情書的文字。

後記:照例又是寫了好幾百字後發現還沒寫到主旨 XD 為什麼我會說「如果你愛看清朝劇 是該讀一讀這本書」,這句話絕對沒有任何教訓的意味,而是我自己的經驗分享。說到清朝劇其實我認真看過的也只有《甄嬛傳》而已,我是真心喜歡這部連續劇,它對服裝、宮廷禮儀以及史實的講究是我喜歡這部戲的原因,也因此認為其他的清朝劇都鬧鬧的,例如《步X驚心》《宮X珠簾》這種如果真的是在皇宮女主角不知道已經死幾萬次的少女劇我個人實在看不上眼…但與此同時我又想著,《甄嬛傳》或者其他比較正統的宮廷劇會不會反而更讓我們有刻板印象,對歷史有更大的誤解與盲點呢?例如《婦人王氏之死》是發生在康熙也就是清朝盛年,但依然有這麼多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情形。那些亮堂堂的指套、服飾 、步搖;那些扣人心懸的兵變 、奪嫡 、變法都只是歷史的一部分。還有更多比嬛嬛不知道要還要粗鄙低下幾萬倍的女子埋在雪地裡等著被發現。

undefined


kknews.vmn6x3q.1.jpg
(示意圖 非當事人 圖片來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冰麒麟似不象 的頭像
    冰麒麟似不象

    媽媽, 請買兩隻大象給我

    冰麒麟似不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