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對科幻電影向來沒什麼興趣,不過身邊所有的朋友都力薦《阿凡達》,所以雖然電影票超貴還不能打折,我還是一邊心在滴血,一邊抱著期待走進戲院。


當然,電影的3D特效早在他上檔之前就已經如雷貫耳,戴上3D眼鏡看到的畫面也確實頗為驚人。那個踩下去就會發光的草地、樹幹,非常有童趣,一人一台隨時都可以出發的戰鬥機(靈鳥),也很拉風。很多場景都讓我回憶起小時候第一次看到《魔鬼終結者》(The Terminator)時,那種〝烙ㄟ孩〞的感覺。

劇情的部份,那兩小時40分鐘,我一直想到《風中奇緣》(Pocahontas)、《魔法公主》(Princess Mononoke)、《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這個人看電影很不專心。回家上網查,發現很多人在批評詹姆斯卡麥隆(James Francis Cameron)抄襲。不過我是覺得問題沒那麼嚴重,畢竟像是環保、生態、科技恐懼等等「政治正確」的電影,在這10年之中確實變成一種熱門的類型,連美國副總統高爾(Al Gore)、李奧納多(Leonardo DiCaprio)、盧貝松(Luc Besson )都來參一腳。如果真如詹姆斯卡麥隆自己所說,本片內容是14年前就開始發想,那只能說大家點子都差不多,只是看誰先拍完而已;如果部份內容真有抄襲的成份,那也不會動搖宮崎駿(Miyazaki Hayao)、押井守(Oshii Mamoru)大師的地位。

真正讓我納悶的是男主角的戲份。

《阿凡達》男主角因為當兵打仗而失去雙腿,為了賺取「整脊」(?)的費用,答應代替死去的雙胞胎哥哥,前往潘朵拉星球,以操縱用人類和納美人DNA所混種的「阿凡達」。

不可思議的是....

西元2145年,人類都可以環遊外太空,甚至製造出地球人/外星人混血兒並且使用人類意識加以操作,還可以把戰鬥機、機器人運到宇宙的另一端,科技都進步成這樣,「整脊」(下半身癱瘓)竟然會是一個大問題?!這是不是有點太誇張了?

好吧!

假設詹姆斯卡麥隆是為了參與越戰(The Vietnam War)的軍人們發聲,要表現他們戰後孤立無援、無以為繼的人生,或是為了諷刺美國極端資本主義下貧富差距的巨大分裂,這樣的角色設定也不是不能接受。只可惜關於這一點,導演似乎沒有更多的著墨。




讓我更加不解的是,到底為什麼選擇「他」?女主角因為聖樹的種子包圍著他(又是一個傾聽宇宙之心!),而相信這是某種預言的實現。但是為什麼聖樹會選擇他呢?為什麼這個打過仗、貌似30好幾還答應軍官去當間諜的男人會「childish」?看到會發亮的蘑菇我也會想去拍打呀!這個行為有很特別嗎?

安排他無法行走,除了表現在一開始他操縱「阿凡達」時的興奮(從殘廢到變成巨人的落差)之外....還隱喻了什麼嗎?

一個在現實世界受挫的角色透過科技得到成就與滿足?




當然,種種的疑問還是不能否定《阿凡達》是一部偉大的商業鉅作。

影片中有些橋段還滿好玩的,例如聖樹其實是具有龐大記憶體;以及肉體死亡之後,意識可否轉移;還有分不清楚是真人拍攝後加上特效,還是全部都是CG特效的各種畫面。

但是《阿凡達》之所以商業並不是因為他驚人的CG特效,而是詹姆斯卡麥隆無法跳脫傳統的敘述模式:公主/準駙馬/窮秀才的三角戀情;壞到骨子裡一直撐到最後的最後幾乎打不死的惡人;慢動作配上交響樂的戰爭場面;以及男主角叫女主角撤退時說的那一句『This is an order』....電腦特效很進步,但是說故事的方式還在原地踏步。

 

我覺得人不可能指控科技或當代文明,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生活在其中。就像本片靠得也是CG科技、3D特效來吸引票房。

有時候反省與不反省之間的差別,只在於選擇使用傳統底片相機(要使用很多毒藥水沖洗照片)或是數位相機(為了製造記憶卡而毒害環境),我們唯一所能做的只是不要過於崇拜科技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冰麒麟似不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