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言:似不象不喜歡這部電影,所以喜歡這部電影的人,不喜勿入。(好拗口的前言。)
 
其實在網路上的資料都已經說得很清楚,《大藝術家》是一部向好萊塢默片時代致敬的影片,所以在電影院中看到那麼多熟悉的電影橋段,太過於驚訝真的是似不象我的錯!
 
影片開場的戲中男主角霸佔舞台死都不讓女主角出場謝幕,與《萬花嬉春》(Singin' in the Rain)如出一轍,而在美國電影工業的世界中,拒絕改變亦即拒絕觀眾的現實(順便奚落一下好萊塢的尖酸),也與《萬》片的主軸類似。萬人迷男主角(無法抵擋有聲片的潮流)日漸過氣,風情萬種的小女星因著敢〝說〞敢膽量的反而聲勢看漲,兩人彼此之間的情愫因著這樣的落差而蒙上塵埃,則是《星海浮沉錄》(A Star Is Born)中令人唏噓的劇情;也有人提到《紅樓金粉》(或譯《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片中,早就被世人遺忘的默片時代女巨星,卻無法忘懷過往風光歲月,日日夜夜期待能東山再起….上述這幾部影片的劇情綜合在一起攪一攪mélanger,然後放進烤箱,叮的一聲,觀眾就可以享受這甜美的美國派滋味….不過似不象卻看得呵欠連連 …
 
可能是因為似不象的心胸狹窄(明明體型很大一隻…),對於所謂的「向經典致敬」有著很深的期待。先讓我問一下:如果他是向默片時代致敬,為什麼劇情不是仿製任何一部默片呢?既然導演說『覺得默片電影結束得太早、太快,若有聲片晚10年出現,將會留下更多偉大的作品』。所以有誰知到《大藝術家》裡面出現了哪些默片時代的經典(本象沒有看過太多默片)。
 
 
而默片過渡到有聲片,是否只有「聲音」(Voice/Voix)這個母題可以討論?且不說卓別林(Charlie Chaplin)以無言的方式同時演繹悲劇與喜劇並存的人生;哈羅德勞埃德(Harold Lloyd)和巴基特基頓(Buster Keaton)矯健的身手與幽默的肢體語言(我真的好愛《少年福爾摩斯》Sherlock, Jr),不也是默片時代的精華?更別提講到默片時代的女演員,就一定不能忽略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以及她主演第一部有聲片時,報章雜誌上的新聞標題『Garbo Talks(嘉寶說話了)』!
 
 
當然,似不象的意思不是說:「喔!你要向默片致敬,就一定要仿技(imitateur)默片」。那麼我們再來看看比利懷德(Billy Wilder)的《紅樓金粉》如何將「戲就是人生、人生就是戲」的矛盾之處以最極端的悲劇方式呈現在大螢幕上;又如何能把戲中戲發揮得如此淋漓:下文來自網友部落格【老人癡影症】:「這也是最諷刺的地方__演女主角Norma的Gloria Swanson(葛蘿莉亞史璜生)本身真的是一個20年代風靡全美的默片女星,結過許多次婚,而演男管家的Erich von Stroheim 又真的是默片名氣導演,他倆真的合作過,而且Gloria曾經自資請Erich拍片,只不過後來不了了知,戲裡戲外,真真假假,情何以堪?更玩味的是,片內一幕講述Norma請了一班過氣默片明星回家玩牌,而演的人也正是真實的自己,例如喜劇名星Buster Keaton(巴斯特基頓) 他們都因為有聲片的來臨而風光不再,和片內不同的是,拜比利懷德之福,他們終於可以"復出"了,唯戲看完這部電影,真是讓人不勝欷噓,低迴不已。
 
 
《大藝術家》是一部好片,關於他如何個好法,網路上有很多優秀的文章可以閱讀、參考,網友喜歡或推薦的很多橋段,似不象也很佩服導演的功力,還有男主角尚杜賈丹(Jean Dujardin)確實值得這座奧斯卡。在這裡似不象寫得只是個人小小的不成材的意見而已,絕對沒有要貶抑本片藝術地位的意思。
 
備註:《大藝術家》導演Michel Hazanavicius在受獎時說:「我要感謝三個人,首先是比利.懷德,其次也是比利.懷德,最後還是比利.懷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冰麒麟似不象 的頭像
    冰麒麟似不象

    媽媽, 請買兩隻大象給我

    冰麒麟似不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