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星際效應》(Interstellar)是大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最新力作!似不象很喜歡諾蘭(有人不喜歡他嗎?)所以雖然對太空人的劇情有點驚驚,但還是鼓起勇氣去戲院看了,還把我人生第一次的IMAX獻給了這部片。似不象雖然平常也有在看一些科普的書,但老實說,每次看太空人的電影,我好像沒有沒睡著過的,就連奧斯卡強片《地心引力》(Gravity)我都可以睡了(這算是炫耀嗎?)。我在想應該是主角們著太空裝時,那規律的呼吸聲引起我的睡意吧!不過這一次不知道是IMAX的關係,還是因為主角們穿著太空裝的場次不多,總之,我倒是精神奕奕的看完了三個小時。或許這就是諾蘭的迷人之處─你永遠可以在他的電影中找到劇情以外的驚喜跟知道自己的笨拙。

星際效應-2          

而且從電影出來的時候似不象我是滿腔的得意,曾經花很大的力氣去鑽研霍金(Stephen Hawking)的著作《胡桃裡的宇宙》(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的功夫沒有白費,對於電影裡所說的"蟲洞"、"黑洞"、"時間相對論"、"時空扭曲"等原理都有最基本的認識,也因此大概能理解電影裡一半以上的理論敘述(驕傲個屁!)。但我這驕傲的鼻子翹不了多久,因為回家上網一查,發現許許多多厲害的網友早將這些專業知識就有系統的整理出來給大眾分享,對比我的自以為是,人家才是真正專家(至少對普羅大眾來說)。而似不象認為,這樣的一種知識交換,也是網際網路功能的最大作用-並不是握有特權的精英份子才能決定哪種文化和知識能傳播,網際網路改變了一切,人人都有獲得知識的可能→我又岔題了。

既然困難的、專業的已經有人寫了,似不象就不在這裡班門弄斧、盲人摸象了,今天就不談科普,讓我們來Kuso一下吧!

星際效應-3  

其實......我一直懷疑,小時候電視裡的神怪劇或是兒童讀物神怪小說裡的世界根本就是外太空啊~然後故事裡的各路神仙就是外星人(認真)。因為有太多的證據顯示,這些神仙們是住在時空扭曲的第五次元空間!而這次看了《星際效應》更加讓我肯定了這個想法。

[宇宙時間]:
知道嗎?每當夜裡我們抬頭望著天上的星星,那是好幾萬光年"以前"的星星喔~我們跟天上的星星是處在不同的時間喔!《星際效應》劇中第一顆星球上的一個小時等於地球的7年,或許很多人對此感到無法理解。不如讓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八○年代神怪電視劇「西遊記」或「封神榜」以及好幾部說不出名字的鬼鬼怪怪,都會有一句老梗台詞:「天上一天,人間一年」─這就是宇宙時間啊!!似不象遠目想起太上老君曾經弄丟過他的青牛,默默找了幾天沒找到,結果人間有個山明水秀的村莊,有一天來了個血盆大口、銅鈴眼睛的大妖怪,這妖怪吃光了食物、踩碎了農田,把好好湖光山色弄得渺無人煙、蟲鳥無音,原來這妖怪正是太上老君的那頭座騎青牛精。就在兜率宮不緊不慢找牠找了三天的同時,牠已經私自下凡在人間作怪長達三年之久。大家評評理,這「天上三天人間三年」不是相對論裡所提的「時間膨脹」的概念嗎?跟《星際效應》中的第一個小星球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星際效應-1  

[四維空間]:
各位是否還記得在這一類的神怪劇中,劇中的神仙妖怪(尤其是神仙)常常雙腳一跳、拂塵一掃就可以把自己送到另外一個空間(例如從王母娘娘的蟠桃園直接跳到觀音菩薩的紫竹林一類的),這種省下時間的做法,不正是四維空間的最佳印證嗎?當然,比較正統的道教故事裡面神仙都是用爬雲(騰雲駕霧)的方式在通勤,不過仔細分析就知道,爬雲是一種超越重力的表現,這也是「星際效應」裡Cooper女兒Murph一心想解開的方程式。這種超越時間、超越重力的概念,阿不就就是《星際效應》的主要劇情所在啊~

星際效應-4  

好了,以上真的是在KUSO的胡說八道。接下來再談談《星際效應》裡其他的事情。

[糧食與移民]:
《星際效應》雖然是一部科幻片,但開場卻是真實無比,透過類似紀錄片訪談的方式,呈現人類的未來是一片慘澹。漫天風沙、作物枯委、害蟲肆虐致使全球陷入糧食危機的恐慌─莊稼歉收,讓社會陷入失衡的恐慌;資源不夠,上大學成了少數人的福利;糧食不足,迫使太空工程師成了農夫。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大導演諾蘭對於未來的無節制恐懼想像,事實上糧食危機與糧食安全早就在這個最擅長浪費食物的星球上上演著。2008年3月,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幹事希蘭說,自2007年6月以來,穀物價格上漲近40%,全球食品儲備僅夠53天應急供應。4月,IMF(國際貨幣組織)總裁斯特勞斯卡恩更是嚴厲警告:食品價格急劇上漲將可能引發戰爭(出處)。這是2008年全球爆發大規模糧食危機時的資料。2014年呢? 世界銀行總裁金墉預測,接下來的5到10年間,氣候變遷將引起食物和水的爭奪戰,呼籲社運人士和科學家合作發展出氣候變遷因應計畫。(出處)

星際效應-5  

是,今天我們的餐桌上總有吃不完的剩菜、垃圾桶裡總有吃到一半就丟掉的餅乾、水槽裡總有才爛掉一點點就整顆不要的水果….以至於我們以為隨時隨地都有東西吃(雖然確實是這樣沒錯),而忘記目前我們(包含全球與台灣)所有的外在條件都不利於糧食耕種,包含氣候變遷、大面積單一作物、過度依賴化學肥料農藥、基因改造種子汙染原生種子…改善這種可怕的情況有很多種(容後再談),但諾蘭選擇了不會影響(政客們口中說的)現有經濟市場運作的一種方式─上太空。

似不象英文不好(槌牆!)所以沒有去找資料,我很想知道在這個創意上,諾蘭的原始構想是什麼?因為比起推行有機耕作、免耕栽培法、少施化肥、拒用基改種子以及推廣農田生物多樣性這些足以改善全球糧食危機的方法,諾蘭好像覺得上去太空找另外一個出路比較容易。這是不是意味著與其想辦法跟孟山都(Monsanto)、杜邦(DuPont)與先正達(Syngenta)對決;與其想辦法將被破壞的環境恢復成原貌、將山川還給大地,不如趕快移民去另外一個星系(還不是移民銀河系喔)比較快?這也太諷刺、太悲哀了吧!

星際效應-6  

似不象我不得不說,如果諾蘭沒有這麼複雜創意發想,我會覺得《星際效應》是一部超高明的好萊塢片而已。並不是說好萊塢片不好,畢竟所謂的藝術電影還不是一堆爛片,但因為這次的商業元素太整齊「英雄爸爸」、「聰明女兒」、「智慧美女」還有亦正亦邪的博士一名以及(我最痛恨的)「有愛不死」,看著看著總是覺得有點無聊。漫天的黃沙,如果能激起人類對未來的真正恐懼,我個人覺得這會是《星際效應》真正的價值所在,它遠遠超過片中闡述的各種科學理論。

星際效應-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冰麒麟似不象 的頭像
    冰麒麟似不象

    媽媽, 請買兩隻大象給我

    冰麒麟似不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