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禮拜五下班回家,在路上遇到好幾組成群結隊的鬼小孩,提著南瓜燈籠興高采烈唱著英文歌到處去店家裡喊著”Trick-or-treat”。除了小孩,還可以看到帶隊的老師以及幾位陪同的家長也都有cosplay各種角色,甚至有的女老師比小孩還要嗨,頂著頭上的小惡魔髮圈,笑成一朵花!

可是,我突然覺得,這西洋人的萬聖節不就等於華人的中元節嗎?為什麼老師與家長會在萬聖節這一天跟小孩一起開心過節,而中元節就沒有這樣的教學呢?好吧!可能中元節真的有點可怕,那中秋節怎麼沒有扮嫦娥與玉兔還有吳剛?春節怎麼沒有玩舞龍舞獅與年獸來了的遊戲?

我想,是不是因為一個班級可能只能有一個嫦娥一個玉兔以及一個吳剛,舞獅就算加上大頭佛也才三個人,就算是划龍舟能參與的人東加西加大概也只有20來個,而萬聖節這樣的全民運動確實可以滿足每一位小孩參與感,或許這是西方人比較注重個體獨特性的教育方法之一吧!

Elsa-Halloween-lineup  

冰麒麟似不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這是一篇單純迷妹的廢材文,文青、知青以及憤怒青年們麻煩你們按XX,謝謝。

愛上人稱「萬青」的中國樂團「萬能青年旅店」是今年2月的事情,似不象我何其有幸,不到一年的時間竟然就可以聽他們的Live!!根本就上輩子大善人吧我!

聽演唱會的經驗不多,以往無論如何都希望能聽到既有錄音室音準的歌聲又有現場強烈爆發力的表演,但唯有這一次是抱持著參加PARTY的心情前往演唱會。

原因其一是在Youtube上看了幾個萬青Live的片段,發現其歌其樂與唱片的表現有很大的不同,猜測原因是他們使用非一般搖滾樂慣用樂器挺多的,又是大提琴又是小號又是薩克斯風又是長笛,變成每一次現場的演出都會有不同的編曲或演奏;另外曾經看過樂團貝斯手兼填詞姬賡受訪的時候說「我們還是不那麼喜歡現場。我到現在都覺得自己現場的表現不好,整個樂隊也是,不如自己做音樂時的放鬆和精緻。」

但是或許是經過了多年現場表演的磨練,感覺2015年10月24日在Legacy Taipei的萬青更加成熟與流暢了。二千的咬字與音準幾乎與唱片無異,但可怕的薩克斯風手李增輝與小號手史立那充滿了能量互相較勁又互相呼應的管樂,更能凸顯萬青歌曲裡敦厚的憤怒的傻勁。

文章標籤

冰麒麟似不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我個人非常喜歡英國歷史學者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的著作(當然,還必須配上溫洽益的翻譯),他的文章敘事風格強烈,但是絕對忠於史料;內容雖說是歷史研究,但行文間又常揣摩主角的內心世界,所以關於他的作品到底是歷史還是小說雖然有點難以定論,但如要問說他的作品是史實還是虛構,則無庸置疑的是前者。

最近讀的這本《雍正王朝之大義覺迷》就是其中的範例。書中詳實紀錄清朝雍正年間發生的湖南反清案件「曾靜案」的所有前因後果,但這並非是一本歷史檔案資料書籍而已,史景遷將雍正查案的偵探過程寫得鉅細靡遺,條理分明本案牽涉廣泛的人物以及時代,而最終他想表達的是『異質文化之間的互動融匯與內在張力』。說實話這是一本層次很高的書,並不是我的程度可以透徹了解的,例如書中譯後敘提到:『雍正把「意符」(signifier)與「意指」 (signified)分別看待,「華」作為一個指涉的文化符號,是可以與特定的疆域、種族界線割裂』光是這幾句話就是一個很大的研究項目,何況是整這本書。所以今天似不象我力有未逮無法真正談什麼心得,只能講一些很膚淺的想法,先在這裡預告一下。

步步驚心 吳奇隆版本.jpg
 

《大義覺迷錄》是雍正在位年間由官方所出版的一本書籍─也可說是官方的思想宣傳教科書(也就是高級版的「生活與倫理」或是「公民與道德」)。本書出版起因乃是湖南偏遠地區一私塾教師曾靜(他住的地方偏遠到沒有用過"錢","稻穀"就是貨幣),這位曾老師因為對當朝的許多現象如貧富不均、貨幣政策感到不滿,加上曾在坊間聽說許多關於雍正皇帝的各種抨擊詆毀,所以派了一位名為張熙的學生千里迢迢長途跋來到長安,攔轎投書給一位名為岳鍾琪的寧遠大將軍。信中寫道「滿人即為夷狄又為禽獸,卻來竊取我中原江山…」等等的逆語,又羅列雍正的各類罪狀「弒兄、屠弟、謀父、逼母、貪財、好色、嗜殺、酗酒…」(腦海中浮現出《甄環傳》裡的皇上…),而曾靜與張熙之所以敢將這大逆不道之書信遞與岳鍾琪,除了因為岳鐘琪是世紀第一大忠臣”岳飛”的後裔以外,另外坊間也謠言說「岳鍾琪三度不答應皇帝之召」,故認為此岳公定是我們反清革命的一份子,希望他趕快加入革命的行列!殊不知此岳公非彼岳公,岳鍾琪是個愛國分子,但他愛的就是大清帝國,所以一收到這封信他立刻就將此逆書上報京中,後來牽扯出許許多多的人與事,一堆人被抄家滅族,此事史稱「曾靜案」。

冰麒麟似不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與我同輩的台灣同胞在小學畢業之前大概會接觸到三次翻譯文學:第一次是低年級時所看的放大字注音版「格林童話」或「安徒生童話」系列,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灰姑娘》等等,很多人例如我一直到很大才知道原來灰姑娘其實是仙杜瑞拉(Cinderella);第二次的翻譯文學經驗則是中年級時最流行的日本鬼怪故事:頭頂長了一個大嘴巴來吃飯團的二口女或是一直數不到第10個碟子的阿菊,前幾年我還曾經去阿菊跳井的案發現場姬路城看過。而到了高年級,我們的品味總算有點長進了,英國偵探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以及法國怪盜亞森羅蘋(Arsène Lupin)成了小朋友心中的新偶像,福爾摩斯的英國紳士風範或者亞森羅蘋的法式浪漫,也為我們打開了新一頁的兒童讀物歷程,甚至還出現了「福爾摩斯PK.亞森羅蘋」這種書籍。

showLargeImage  

最近幾年來,不斷重新建構解構福爾摩斯形像的影視作品屢見不鮮,較為知名的當然是把福爾摩斯與華生腐腐相依到天邊今生相隨永不悔的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版本的兩集電影,以及讓全球觀眾沉迷主角班尼迪克康柏拜區(Benedict Cumberbatch)英國作派風格的BBC電視劇《新世紀福爾摩斯》(或譯《神探夏洛克》),另外還有劉玉玲飾演華生的美國CBS版《福爾摩斯與華生》(這個版本擔心太毀人三觀所以其實我沒看)。綜觀這幾個版本的福爾摩斯基本上首先打破的當然是偵探喜歡抽菸斗、披格子紋路斗篷以及頭戴獵鹿帽的外在形象,接著再把演員自己的特質巧妙的浮現在"新"福爾摩斯這個角色的言行舉止上。

其實他們怎麼顛覆我個人是無所謂,畢竟從國小五、六年級到現在,事隔了將近30年,糾竟作家柯南道爾(Sir Arthur Ignatius Conan Doyle)原版的福爾摩斯是怎麼探案的,老實說我還真沒有印象,只記得福爾摩斯會叼著菸斗氣定神閒的看書,華生則是在下一刻風塵僕僕的進門。

page2.jpg  

文章標籤

冰麒麟似不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一個沉默寡言的男人、一個平凡不起眼的少女、一個和藹卻又神祕的老婆婆,這三個人在小小的銅鑼燒店相遇,為彼此的生命泛起幾不可見小小漣漪…

(下文劇透)

永瀨正敏 戀戀銅鑼燒.2.jpg

光有外皮是不夠的,內餡才是銅鑼燒的靈魂所在

文章標籤

冰麒麟似不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將近20年前,我在大學時期曾經做過一個小組作業,記得那是一門名為『當代傳播問題』的2學分課程,而我跟同學選的題目是「台灣當代電影研究~高貴而寂寞的年代」。
那個時候台灣電影工業正處在低潮中的低潮:商業無能、類型式微、敘事閹割;那個時候正是所謂的"藝術電影"與"商業電影"吵得最兇的時候(如果給雙方各一把刀大概立刻會當街對幹起來):爭吵輔導金分配不公平(奇妙的是片商喊不公平,藝文創作者也喊不公平)、爭吵台灣電影沒有戲院要播映(或者播映了幾天立刻被下片或者播映時段是中午跟半夜12點)、爭吵戲院票房數字一直無法電腦化或透明化、爭吵第四台電影台建立是不是壓倒台灣電影的最後的一顆稻草,爭吵金馬獎給獎的基準就是當年賣座最差的那一部。其中最荒謬的就是1995年台灣片商工會發函至世界各大影展要求抵制電影人焦雄屏。

童年往事.jpg

那是一個很偏激的年代,香港電影不斷出現仿製「王家衛風格」電影:自閉的人物、大量的口白、散漫的敘事、手搖加廣角的攝影畫面、MV式的剪接風格;台灣則似乎偏愛仿製「侯孝賢風格」:長鏡頭(很遠又很久)、自然光(很暗都看不清楚)、素人演員(講話有點喃喃自語聽不太清楚),以及叫明星(或演員)演自己。

文章標籤

冰麒麟似不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無庸置疑的,這個暑假過後,「瘋狂麥斯」(Mad Max)以及高齡70歲的電影導演George Miller還有73歲的攝影師John Seale成了我本人的大偶像!先前在這篇文章我甚至還寫道『真心祈禱片商能良心發現(?)在世界末日前能讓我看到iMax甚至是4D版本啊啊啊啊!!』結果片商真的良心發現了耶!!!

那天順手上網看一下威秀影城最近在放什麼電影,竟然被我看到有3D+4D版本的《瘋狂麥斯:憤怒道》,一看到這個消息我馬上敲兩位被我瘋狂洗腦跑去看二輪想看麥斯結果太多人根本買不到票的朋友,然後立刻就約了時間衝向影廳。

不過我們對於什麼是3D+4D的電影一點概念也沒有,朋友說3D+4D不就是7D?快把我笑死。可是買完電影票我就有點笑不出來,因為3張票要價1770!!!我還很大聲的問賣票的底迪說:你說多少!!!!!!(表情應該有這麼多驚嘆號),他又說了一次1770,當時我差點把推出去的信用卡抽回來。不過我們都匆匆忙忙趕到,還因為天雨路滑一路走得膽戰心驚,所以就忍痛咬牙雙眼一閉買下去,然後安慰自己說:其實我看得是12D(3DX4D)。

8216cinepolis-4dx.jpg  

這要價貴桑桑的12D是滿新奇的沒有錯,首先當然就是椅子會搖,不過我很想抱怨…這也搖得太過分了吧!不需要鏡頭一動就搖啊!!這瘋狂麥斯幾乎從頭到尾都是飛車追逐,鏡頭本身已經晃得很嚴重了,再加上瘋狂搖動的椅子,害我差點以為自己飛車在髮夾彎的藤原拓海還是在東京甩尾的保羅沃克…後來想可能它如果搖太少會被某些觀眾罵說不值這個票價吧!畢竟一張票要590(一直強調)

文章標籤

冰麒麟似不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選在鬼月上片的《屍憶》的英文片名是” The Bride”,看到這個片名的第一個反應是:世人到底是有多害怕”新娘”(或未婚妻)這個身分呢?為何美麗的未來人妻最後總會變成淒厲的鬼新娘呢?

這個問題難道不該回頭問問那個西裝筆挺的新郎倌嗎?是什麼際遇讓好好一個美女"人不當要去當鬼"呢?(抱歉~我激動惹~)

總之,今天我們就小小回顧一下幾部電影裡的鬼新娘吧!

片     名:《暫時停止呼吸》(港名:《殭屍先生》)
英     文: Mr.Vampire 1

文章標籤

冰麒麟似不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張作驥在還沒當上導演之前,曾擔任過侯孝賢導演的助導,是拍1989年的《悲情城市》,聽得懂廣東話的他(父母是廣東人)也在1992年跟著徐克拍了一部《棋王》。侯孝賢的工作方式常常是為了”等一朵雲”所以一天只拍一個鏡頭,徐克的則是”觀眾不會管這個光的”所以一天可以拍上100個鏡頭。

張作驥說自己的工作模式大概是介於這兩個大導演的中間。

對我來說,確實也是如此。張作驥的作品像侯導早期的電影一樣,多少都有自己的投射在裡面:存在感很強的媽媽(即使是已經過世的角色)、在河邊看風景在海邊散步(他本人在淡水長大)、對青少年男性情誼的嚮往或者對語言的迷戀,另外他早年作品常啟用素人演員的呈現方式,也會讓人聯想到侯孝賢導演;但他後期開始與職業演員合作(即使是新人也都是表演科系)、劇本兼有精準的對白與飽滿的情緒、無可挑剔的場景陳設以及每每戲劇性的轉折,則是跳脫了一般觀眾我們對獨立製片的想像。

簡言之,張作驥的電影不像侯導的那麼難吞;也不像徐老爺的那麼好吃,可是後座力很強,往往讓你吃下肚後才開始感受他的味道,這味道在肚子裡翻攪,讓人坐立難安。

文章標籤

冰麒麟似不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咳!咳!嗯….事情是這樣的,最近似不象我瘋狂迷上中國實境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3》,《爸3》的來賓有劉燁與胡軍這對充滿遺憾的前情侶(?),他們各自帶了3歲以及6歲的孩子劉諾一以及胡皓康來參加節目。事隔多年看他們再度重逢,有種「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啊…應該是「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啊…也不是…好吧,我還是不要亂用成語好了。總之,就是(在我眼中)有股淡淡的可惜、淡淡的哀傷感在這兩個大帥哥之間飄散著。

爸爸3CP.1.jpg  

也因為這樣,我就又把他們14年前的定情作《藍宇》翻出來看第N次,重新回味當初這對師兄弟那盪氣迴腸感人肺腑有緣無份的愛情故事。

說實話,《藍宇》或者它的原著作《北京故事》不是一個多了不得的故事,甚至我可以說他是有點一廂情願有點幼稚。當中最明顯的就是男主角胡軍(陳悍東)的婚姻描述─「婚後發現原來那個美麗自信的女子其實是個自私又貪心的人,花了大把勁離婚後發現自己從沒忘過劉燁(藍宇)」,把雙性戀(或同志)婚姻當中的另一半描繪如此不堪並讓他們的離婚成為一種理所當然是我覺得這故事幼稚之處。如果胡軍的另一半是真正的溫良恭儉讓,他就可以理所當然忘了藍宇嗎?

藍宇 cp.1.jpg  

文章標籤

冰麒麟似不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