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港片還被稱作「國片」的年代開始,李屏賓就參與了無數的「國片」製作,所以不管是對台灣電影有興趣或是對香港電影有研究的人,對於這位重要的攝影指導一定都不陌生。

 

《乘著光影旅行》從侯導的《童年往事》開始講起,然後紀錄片攝影機跟著劇情片的鏡頭,先到香港讓觀眾重溫《花樣年華》的絕望哀愁,再到日本看看是枝裕和(Koreeda Hirokazu)的《空氣人形》(Air doll);又到法國感知吉爾布都 (Gilles Bourdos)的《今生緣未了》(Et après);最後是到幅員遼闊的中國大陸與姜文合作《太陽照常升起》;當然不可以忘記越南陳英雄(Trần Anh Hùng)的《夏天的滋味》(Vertical Ray of the Sun)。

紀錄片導演姜秀瓊與關本良花了3年的時間,帶著我們跟隨當代攝影大師李屏賓遊走於各國的電影創作,並在他的光影嬉遊中,看他變幻出忽暗忽明的鏡頭語言。

不過,《乘著光影旅行》並不是一本電影史的流水帳,也不是幕後花絮集錦。

「凡是拍人的人最討厭被拍」這是屬於(影視)圈內一種約定俗成的準則,而一向低調的李屏賓為什麼會答應這部肖像式紀錄片的拍攝呢?他說『我其實不願意別人多看我一眼,但他們如果能藉此獲得比較多的經驗,對以後拍電影可以有比較大的幫助,在他們想清楚後,我是願意幫助他們的。』(出自書籍《乘著光影旅行》)

 

所以在紀錄片裡我們可以看到李屏賓緩緩的述說自己對畫面的想法以及如何與光影互動『我希望把我認識的、我知道那些光色,儘量在影片不同的場景裡面,能夠拿回來。』。如果電影是第八藝術,那麼電影的攝影師(指導)不能只是技術人員,他必須對生活有感動,對生命有疑問,李屏賓正是把攝影由「技術」提升到「藝術」層次的最佳典範。


當然紀錄片不是只有談電影。影片中李屏賓與母親的互動,對妻兒的愧疚,與他全心投入工作的模樣形成強烈的對比。有人說,藝術家的腦筋就是有一條跟別人不一樣,我覺得這是真的。對李屏賓而言,孝順,不是娶個乖乖的太太,生兩個可愛的孫子,讓他們待在老母親身邊承歡膝下。孝順是不管他去多遠的地方,總會透過電話捎來消息,與媽媽多聊幾句。家庭,也不是犧牲夢想的藉口,家庭是即便身在遠方,也讓對方知道對彼此的關心與愛。

 

所以與其說《乘著光影旅行》是一部講電影、講人文、講藝術的紀錄片,不如說他是李屏賓的portraits,觀眾透過畫像,看見長期隱身在觀景窗後面的那雙眼睛內含的氣韻,也經畫中人物視線的引導,我們看見『生命還有希望,一點點光』。

 

後記:

台灣新電影萌芽年代的唯一異數---《策馬入林》(王童,1983)是李屏賓從助理升格為「攝影師」的第一部作品,此片後來獲得第三十屆亞太影展最佳攝影獎,也讓李屏賓站穩他的第一步。

《乘著光影旅行》引用了《戀戀風塵》裡的一幕曠時攝影-在晴天的日子,雲在山飄著,陽光隨著雲而流動---搭配李屏賓的訪問『我拍得時候只想表現一個景物依舊、時光流逝,人事已非,生命還有希望,一點點光』

新浪潮之後,李屏賓跟許多電影人一樣看著台灣電影的光越來越微弱,堅持不轉行的他,接受日後以《跛豪》揚名華語電影圈的香港導演潘文傑的邀請,前往香港拍攝《江湖接班人》作為探路之作,一邊繼續為台灣電影出力,陸續完成《悲情城市》、《魯冰花》(1989)。

《江湖接班人》劇情牽涉到台灣與香港黑幫之間的牽連,不知道這是不是導演邀約李屏賓的原因,不過在香港這個驕傲的城市,李屏賓很快的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1993年拍攝兩部武俠片《詠春》、《方世玉續集》之後,他開始擔任許鞍華導演的《上海假期》(1990)、《女人四十》(1995)和《半生緣》(1997)等片的攝影指導,更以《女人四十》獲得第三十二屆金馬獎最佳攝影獎;此後與王家衛、杜可風合作的《花樣年華》(2001)更讓李屏賓這三個字走出華人世界。



為什麼對於李屏賓在香港的發展要特別一書?香港影壇素有東方好萊塢之稱,常看港片的人就知道,港片最後的工作人員名單,攝影的後面多數會加上「HKSC」字樣,意即香港電影攝影師協會,即便是另一個由台灣轉戰香港的澳洲人-杜可風也是該協會的一員。不過李屏賓並沒有加入,我想沒有加入應該代表著李屏賓還是將自己視為一個台灣來的攝影師(水手杜可風的心路歷程將另闢專文),一個來自異地不屬於任何一個團體的攝影師,能在當地大放光芒,靠得絕對不是運氣。

 

而前往中國拍戲,則又是另外一個機緣。

1992年,第五代導演田壯壯因逕將審查不通過的《藍風箏》送東京影展,被大陸官方以「違規參賽」為由,下達禁拍令;2002年,田壯壯的復出之作《小城之春》就找來李屏賓擔任攝影指導。綜觀華語電影圈掌鏡人:杜可風、馬楚成、黃岳泰、廖本榕、鍾志文、顧長衛、鮑德熹、潘恒生....每一位都是如此有才華且又神采飛揚,然而可以拍攝向電影詩人費穆致敬的《小城之春》,能將黑白片翻拍成彩色電影卻不突兀的,就只有李屏賓。他的顏色不若鮑德熹華麗,他的構圖不像黃岳泰壓迫,但能把蘇州太湖之畔的小鎮風光拍得如此冷熱交織:平穩的構圖中帶出情感的燥動、溫暖的色調中帶出止水的波瀾,唯有李屏賓。




李屏賓在紀錄片中提到,有人說他沒有風格,什麼片子都拍。我想,對於李屏賓來說,他願意接「什麼都」的片子,一方面當然是他熱愛電影,熱愛工作;另一方面,他對於朋友、後進總是不遺餘力的給予幫助。所以才有《愛麗絲的鏡子》(2005)《、不能說的秘密》(2007)以及《歧路天堂》(2008)...嗯...好...還有《摩登共和國》(199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冰麒麟似不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